深圳标签印刷:2019昌黎葡萄酒产业统计探访
昌黎葡萄酒产业精品化高端化之路探访(河北新闻网)
亚洲最大的地下花岗岩酒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葡萄酒文化壁画群、各具特色的葡萄酒庄园、一望无际的万亩葡萄园……徜徉在秋日的昌黎碣石山下,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10月中旬的碣石山下,一望无际的葡萄园绵延开来,颇为壮观。 佟德龙摄
作为昌黎葡萄酒产区下的“小产区”,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和田园风味的碣石山产区,10月15日被中国酒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葡萄酒小产区”称号,成为继新疆玛纳斯、烟台蓬莱之后,全国第三个荣获该认证的产区。
日前,记者来到昌黎县,走进碣石山下一座座精品葡萄酒庄,挖掘昌黎高端葡萄酒背后的故事,探访昌黎葡萄酒产业如何走好精品化、高端化之路。
●种植、酿造、酒藏一体发展
多年来,昌黎县始终把葡萄酒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来抓,举全县之力,持续推进葡萄酒产业精品化、高端化步伐,逐步向国际化迈进。
10月16日,迎着飒爽秋风,登上金士国际葡萄酒庄360°观景平台,放眼望去,200亩葡萄园逶迤展开,颇为壮观。观景平台之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葡萄酒文化壁画群,讲述了中外24个与葡萄酒有关的故事。记者聆听着这些故事,感受一粒酒葡萄向高端产业的嬗变。
“想要生产出一瓶高端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靠酿造。”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酿酒大师陈小波从参与“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酿造开始,已经在“葡萄酒圈”摸爬滚打了40余年。他深知酒葡萄种植的重要性,“葡萄酒产业的竞争首先是酒葡萄种植的竞争,没有上等酒葡萄,即使有再好的设备和工艺,也不能生产出优质的葡萄酒。”陈小波说。
在朗格斯酒庄记者看到,这里的酒葡萄种植基地,均采用单臂篱架和短梢修剪的整形修剪方式,严格控制产量不超过每亩500公斤。“控制产量,提高品质;控制用药,减少农药残留。”昌黎县碣石山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侯秀伟说,依据土壤、地形、地势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并制定严格管理办法,才能确保浆果的顶级品质。
收获时节,葡萄种植基地内,农民正在运送酿酒葡萄。 佟德龙摄
“不能简单购买外国酒汁来酿葡萄酒,这样永远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侯秀伟说,为酿造出高品质、高档次的葡萄酒,必须狠抓基地创品牌这一关键环节。
“为酿造出高端化产品,我们引进了博士人才,这在当地酒庄是很少的。”金士国际葡萄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高峰自豪地说,公司拥有的高端酿酒师、品酒师队伍为葡萄酒酿造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
在葡萄酒产业发展方面,昌黎县拥有专项研发机构6家和一大批专业人才。昌黎县委书记刘学彬说,昌黎县设有葡萄酒学院、葡萄酒研发中心等研发基地,引进了2名酿酒大师、28名国家级评酒委员、60多名品酒师和酿酒师等专业技术人才。
种植是基础,人才是保障,但历经岁月沉淀的葡萄酒向高端化迈进,合适的藏酒环境必不可少。
泉水缓缓流淌,音乐柔柔飘过,一瓶瓶葡萄酒安静地“躺”在玻璃水箱中。位于昌黎县城东山公园的茅台酒洞给人一种幽静温馨的感觉。
“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还是一门艺术。”茅台葡萄酒洞总经理戚永昌介绍,陈酿型葡萄酒,在合适的环境下储藏,经历岁月沉淀,才能让葡萄酒的气质和内涵发挥到极致。被誉为“中国葡萄酒第一酒洞”的茅台酒洞,开凿在距今1.4亿年的花岗岩山体里,洞内分布有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的矿物质,为洞藏红酒营造出独一无二的优质环境。
种植、酿造、酒藏一体发展,有力推动了昌黎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坚持把葡萄酒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实施全产业链、全方位融合发展,放大‘碣石山产区’地域品牌优势。”刘学彬说,昌黎县要走“葡萄酒+大健康+大旅游”发展之路,抓源头、严标准,提品质、强品牌,全力探索产业业态、模式、理念的更新变革,打造以红酒养生度假为引领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
●打造体现葡萄酒个性的“小产区”
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认知的逐步清晰,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小产区”概念正在觉醒。多年来,如何在昌黎产区这个优质大产区之下,发展及培育葡萄酒小产区,一直是昌黎县矢志不移的目标。
愿望如期实现。第二十届中国秦皇岛(昌黎)国际葡萄酒节上,碣石山产区被中国酒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葡萄酒小产区”称号。“碣石山产区历史悠久,汇集葡萄酒酿造的各种风土。”陈小波说,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再加上“中国葡萄酒小产区”认证,碣石山产区的葡萄酒必将走向世界。
每一瓶卓越的葡萄酒,无一不反映出产区的风土与特色,以及酿造背后技艺与文化的结合。中国酒业协会有关专家介绍,尊重风土条件,按照葡萄酒品种特性对产区进行更多细分,才能充分体现葡萄酒个性。
“在葡萄酒升级、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走好精品化、高端化之路,‘小产区’已成为破局之道。”侯秀伟说,葡萄酒小产区的认证,对提炼产区葡萄酒风格特色,促进品种和酒种区域化,形成中国葡萄酒分级体系,完善葡萄酒市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小产区’概念一旦打通,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会形成一定认知流派,这是大产区无法实现的。”陈小波说,“小产区”因为地域面积相近且范围小,更容易讲好地域文化、葡萄种植文化以及品牌文化。同时,“小产区”可以准确梳理产区发展的着力点,精准市场定位,形成合力进行推广。
“特定的自然环境、小气候决定了某一地区适合种特定的葡萄品种,不利用‘小产区’独特的资源禀赋找到最合适的葡萄品种,就是浪费大自然给昌黎的馈赠。”王高峰说,从2013年开始,金士国际酒庄就开始精准划分地块对各种葡萄品种进行实验。经过多年摸索,他们发现,金士酒庄所属的种植基地最适合种植马瑟兰。经过精心酿制,马瑟兰葡萄酒终于与世人见面。
“3年时间,马瑟兰这款酒就在国内外葡萄酒专业赛事上获得了20多项金、银奖项,可谓一鸣惊人。”王高峰说,未来碣石山产区将借助认证的优势,对产区进行更精准的划分,从而实现以质论价,优质优价,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昌黎碣石山产区葡萄酒产业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
●助推葡萄酒产业走向精品化高端化
“拿到了‘中国葡萄酒小产区认证’,昌黎葡萄酒产业是否从此将顺利走上发展的快车道?”采访过程中,记者多次向业内人士提出这样的问题。
“当然不会那么简单。受世界葡萄酒生产国文化影响,消费者认知里会有产区越小越精致的概念,此时‘小产区’意味着产量控制、品质更高、价格更高。”陈小波坦言,虽然碣石山产区获得“中国葡萄酒小产区认证”,但要形成严格的分级体系,昌黎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之路还会很漫长。
“优越的生产环境是昌黎发展酒葡萄种植的最大优势,阳光、沙砾、海滩是大自然对昌黎的恩赐,同时也是打造优质葡萄酒必不可少的条件。”陈小波说,碣石山产区荣获“中国葡萄酒小产区”认证之后,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引进更专业的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小产区’就像一个刚刚降世的婴儿,究竟未来长成什么样子,仍然需要多方努力。”侯秀伟说,“在碣石山产区之下,还有很多更小的产区:凤凰山产区、卧佛山产区、晾甲山产区……对地块进行更加精细的划分,才能进一步加强葡萄园科学规范化,培育出独特品种,更具特色的产品。”
同时,酒葡萄种植基地萎缩也是昌黎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并亟待破解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昌黎酒葡萄收购价每公斤不超过4元,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不高;酿酒企业发展自己的种植基地,投资大且生产周期长。今后,昌黎县将在这方面精准发力,加大扶持力度,助推葡萄酒产业向精品化、高端化迈进。
“2019年,昌黎县设立葡萄酒产业引导资金1000万元,专门用于葡萄酒产业及其相关项目的专项扶持工作。”刘学彬说,昌黎县还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通知》,根据干红小镇用地规划,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为葡萄酒产业预留充足发展空间。
为助推碣石山葡萄酒小产区做大做强,昌黎还坚持走院企共建、校企共建之路,李华院士工作站、沈阳药科大学“特色葡萄酒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科研载体的相继成立,为“小产区”的腾飞积攒了后劲。
为扩大碣石山葡萄酒小产区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昌黎县打造了葡萄酒展示交易中心、干红小镇东亚香誉红酒创新交易中心、葡萄小镇葡萄酒展示交易中心、华夏作品一号酒庄葡萄酒展示中心、金士酒庄的红酒展示交易中心……一系列葡萄酒展示交易中心将逐步提升碣石山葡萄酒小产区的影响。
化蛹成蝶,振翅欲飞。碣石山葡萄酒小产区正为昌黎葡萄酒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也会让昌黎葡萄酒产业精品化、高端化的履迹更加鲜明,并逐步亮相国际市场。